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动态» 新文首读» 刘瑞复:一篇读罢头飞雪 半是硝烟半是霞

刘瑞复:一篇读罢头飞雪 半是硝烟半是霞

一篇读罢头飞雪  半是硝烟半是霞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后记

刘瑞复

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化地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全貌和细节,是我国几代法学学人的夙愿。

笔者不揣浅陋,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主要基于三点考虑:在我国法学教材和著述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法学引文,寥寥无几,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中对于法的直接论述就一百多万字。这几处抄来抄去的引文,文字和出处等也大都有错。“标签式”的、“穿靴戴帽式”的思维范式,影响我们对经典作家法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动摇了法学理论的科学文献基础。因此,读原著,通读原著,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法学研究的必要前提。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学习经典著作的目的,在于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体系并加以应用。这一任务,首先是通过解读完成的。解读既是“我注六经”过程,也是“六经注我”过程,而“六经注我”是艰苦的创新过程。当然,“六经注我”绝不是离经叛道。如果把自己的叙述加上“六经”词句,“六经”便面目全非了。第三点,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地位和意义,寻找经典作家法学论述与现实世界的本质关联性。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针对法学领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普遍的、持续性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从而跟着时代前进,跟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前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论述,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论述中表达出来的,而其三大部分的论述,也同样是在百科全书式的其他论述中表达出来的。本书整理的结构框架,是为了逻辑地表述其中的法学原理,努力反映法的全部理论和体系,无意建立什么原理模式。

如果这个读书笔记能够呈现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揭示它的原创性、真理性、文献性、时代性,本书的目的便达到了。我想,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不走胶柱鼓瑟、寻章择句的老路,也不走歪曲阉割、攻击诋毁的邪路,应当是法学理论研究的康庄大道。

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有一个过程。1962年进入大学学习后,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626月版),随着一年级开设的《国家和法的理论》课程的结束,大致读完了。虽然有些内容一时还读不懂,但文中广博的知识、无懈可击的逻辑思维、激扬雄辩的语言,带给我强大的心灵震撼。像被关了一夜的羊突然闯进菜园,疯狂地咀嚼着。我被征服了,开始大段大段地背诵。其实,死记硬背并不是学术成长的应然之路。此后,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陆续问世,我坚持读完。大学毕业有工资了,买了一套校图书馆下架的《列宁全集》,通读一遍。后来,又开始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些著作,是在长期全民“学毛选”过程中同毛主席著作一起读完的。就这样,一路走来,对经典著作从感佩、崇拜到信仰。几十年来,采用卡片摘录、读书汇总、原著随记等方法,积累了大量心得。可以说,自1981年起,已出版的书稿,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导下写作的。

读书笔记是我独立完成的。对经典作家论述的抄写、录入、核对,笔记的构思、修改,乃至字词的使用等等,凝聚了夫人刘闻旭先生无量心血。夫人是高级工程师,获得过发明专利,却以耄耋之躯完成这些繁琐的法学工作。应当说,没有夫人的努力,便没有这三部读书笔记本身。“要不要命了”,夫人每每推门大声呵斥,催我休息一会儿,因我多次晕倒在地。生命是宝贵的,可人世间还有更宝贵的东西。血战强梁,在八路军冀中战场和东北抗日联军隐蔽战线艰苦斗争的父亲,崇高信仰和出生入死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奋力前行;历经苦难,带着年幼的我们兄姐四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母亲,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气节和风骨鼓舞着我奋力前行。

书稿终于完成了。掩卷沉思,深感力不从心。囿于学识和年龄,尽管昼夜兼程,不敢懈怠,仍恐多有误谬之处,选录和分类也未必得当。每念及此,惴憟之心,实难平复。殊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出版社领导以及编辑们的忘我工作,令人感奋。

一篇读罢头飞雪,半是硝烟半是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现了对旧法学的根本性改造和整体性超越,创建了科学的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新法学。这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永葆美妙之青春。

 

刘瑞复

识于201671日北大蓝旗营寓所